中新網大同7月11日電 題:山西“80后”海歸駐村幫扶:一心做好村民眼中的“!敝魅
作者 楊佩佩
在山西省大同市云州區(qū)許堡鄉(xiāng)大王村,有一名“80后”海歸往來奔走了解村民家庭生產、生活、子女教育等情況,解決一系列歷史遺留困難問題,為村民謀劃生計,并靈活借鑒“楓橋經驗”運用法律知識,為村民辦實事,被稱為“貼心依法幫扶的‘!魅巍薄
他就是招商銀行太原分行職員派駐該村幫扶的工作隊隊員、民建山西省第十屆委員會法制委副主任牛硯唐。
大王村戶籍880余戶、2000余人,現有常住人口380余戶、840余人,脫貧戶60余戶、140余人,監(jiān)測戶20余戶、50余人。該村僅有北向、東向兩條縣道及南向復雜山地地貌盤山公路,2024年主要道路改造完畢前,僅有柏油路與砂石路相間其中,通行極為不便。
牛硯唐介紹,這里的村民習慣于傳統的生活方式,和外界接觸相對較少,日常主要以務農、養(yǎng)殖和外出打工為生。因地處偏僻,且歷史上為多村合并,經濟相對欠發(fā)達,遺留的矛盾糾紛問題較多。
三年前,牛硯唐放棄省城優(yōu)越的工作生活條件,主動請纓,申請到大王村參加幫扶工作。在當地第一書記劉根彬的帶領和村黨員干部的支持下,開展各項駐村幫扶工作。多年來,他與村民交心,協助村委會化解村民生產、生活中的各類矛盾糾紛。
牛硯唐說,在自己剛派駐至大王村時,村內皆為砂石土路,一遇下雨,道路泥濘濕滑不堪極易摔倒,給村民生活帶來諸多不便。
在牛硯唐的努力下,駐村工作隊和村委會向政府提交了加快村內道路基礎設施修繕升級的建議,并積極配合鄉(xiāng)政府、村委會,開展大王村美麗鄉(xiāng)村項目申報,獲批政府專項資金300余萬元,用于村內基礎設施建設。兩年過去,村容村貌有了較大改觀。
駐村期間,有村民到村委會反映存在老房遺產分割不公問題,村委會主任立馬找到牛硯唐,兩人共同了解相關情況。在了解事情的前因后果后,牛硯唐耐心勸解,各方調解,最終得以圓滿化解,避免形成不良法律后果。
在另一次入戶走訪中,牛硯唐發(fā)現一脫貧戶家庭自2018年拖延至今的家務事。在征求該家人同意后,他事不避難、自籌資金、管吃管喝,開車帶該戶家人多次跨區(qū)奔波,歷經數百公里行程,經過為期持續(xù)一年的艱苦調查,終于為該戶解決相關困難。
多年來,這樣的事情還有很多,牛硯唐都盡最大努力幫助村民解決。同時,他還經常宣傳、普及法律知識,為村基層法治微治理提升作出積極貢獻。在牛硯唐看來,只有把村民當作家人,將心比心,方能獲得支持。
在日常工作中,牛硯唐不僅關注村民的眼前問題,還積極尋求鄉(xiāng)村的長遠發(fā)展之路。為村民農閑增收,防范規(guī)模性返貧致貧,他積極與云州區(qū)人社局新設立的零工市場多次對接,結合大王村地處偏僻的實際情況,持續(xù)為村民推薦各類鄰近的工作崗位。
同時,牛硯唐還注重協助開展黨建宣傳引領鄉(xiāng)村振興,使用無人機拍攝視頻,并結合互聯網短視頻宣傳等方式,宣傳大王村的自然風光和人文風貌。
三年來,牛硯唐的駐村工作經驗是,必須不斷強化自身學習,打開視野,并加以實踐,同時廣泛、積極學習先進經驗與知識,才能助推鄉(xiāng)村振興。“鄉(xiāng)村振興不是一句口號,講究的就是一個‘實’字,農村工作就是要真正深入村民中,才能使農村面貌越來越好!(完)